zhǐ gāo yáng

趾高气扬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 朗读怎么读

注音 ㄓˇ ㄍㄠ ㄑ一ˋ 一ㄤˊ

繁体趾高氣揚

感情 贬义成语

趾高气扬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;神气十足。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敖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趾高气扬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。(闻一多《复古的空气》)

  • 英语:

    go to one's head

  • 日语:

    鼻息(はないき)が荒(あら)い,意気揚揚(いきようよう)としている

  • 俄语:

    горделивый<с горделивым видом>

  • 其他:

    <德>die Nase hochtragen<法>se pavaner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得意忘形、不可一世、目空一切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卑躬屈膝、奴颜婢膝、妄自菲薄

趾高气扬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楚屈瑕伐罗,斗伯比送之,还,谓其御曰:“莫敖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

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

趾高气扬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此典出自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楚屈瑕伐罗,斗伯比送之,还,谓其御曰:‘莫敖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’”   春秋时期,楚国的武王派大将屈瑕,带兵去攻打罗国。楚国大夫斗伯比为他送行。回来的路上他对驾车人说:“你瞧屈瑕走路把脚抬得高高的,有多神气。他太骄傲了,不把敌人放在心上,这次打仗他一定要失败!”   回来之后,斗伯比立刻去见楚武王。他对武王说:“请您派援军快去支援屈瑕吧!”   武王说:“那怎么行呢?我们已经没有军队可派了!”   武王没有听取斗伯比的意见,回到宫中对他的夫人邓曼说:“你看斗伯比这人真有意思,他明知我手上已经没兵可用了,却还让我派兵去支援屈瑕!”邓曼想了一会儿,对楚武王说:   “我看斗伯比的意思并不是要派援军,而是说屈瑕自以为是,不听人言,太贪于前线的战功,以为这次攻打罗国必然获胜,因而轻敌。你应该教训、告诫屈瑕。”   “哦,原来是这样!”楚武王终于明白了斗伯比的用意,马上派人去追回屈瑕,可是已经来不及了。   屈瑕将军队带到鄢水岸边,由于他没有一点防备,又没有认真组织兵士渡河,最后在楚军过河的时候、遭到罗国军队的左右夹击,大败而逃。屈瑕一个人跑到山谷里上吊自杀了,其他的将领逃回楚国,向楚武王请罪。楚武王沉痛地说:“这是我的过错,我没有听取大家的意见,就派了屈瑕为将,才酿成今天的过错!”

趾高气扬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zhǐ), 足部,共11画

(1)(名)脚指头:~骨。

(2)(名)脚。

读音(gāo), 高部,共10画

(1)(形)从下向上距离大;离地面远(跟‘低’相对)

(2)(形)高度:那棵树有两丈~|书桌长四尺;宽三尺;~二尺五。

(3)(形)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:~速度|体温~|见解比别人~。

(4)(形)等级在上的:~等|~级。

(5)(形)敬辞;称别人的事物:~见。

(6)(形)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:~锰酸钾(KMnO4)。

(7)(形)(Gāo)姓。

读音(qì), 气部,共4画

(1)(名)气体:毒~|煤~|沼~。

(2)(名)特指空气:~压。

(3)(名)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:天~|~候|~象|秋高~爽。

(4)(名)气息:没~了|上不来~。

(5)(名)味:香~|臭~。

(6)(名)人的精神状态:勇~|朝~。

(7)(名)人的作风习气:官~|娇~。

(8)(动)生气;发怒:~人。

(9)(名)欺压:再也不受资本家的~了。

(10)(动)使人生气:你别~我。

(11)(名)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:元~。

(12)(名)中医指某种病象:你别~我。(名)欺压

(13)(名)欺压

读音(yáng), 扌部,共6画

(1)(动)高举;往上升:飘~|~帆。

(2)(动)往上撒:~场。

(3)(形)传播出去:赞~|~言。

(4)(形)指容貌好看:其貌不~。

(5)(名)指江苏扬州。

(6)(名)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