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

大酺三日

  • 结构 补充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dà pú sān rì 怎么读

注音 ㄉㄚˋ ㄆㄨˊ ㄙㄢ ㄖˋ

繁体

感情 中性成语

大酺三日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酺:聚饮。大聚饮三天

  • 出处:

   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“饶安县言白雉见。”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“赐饶安县田租,勃海郡百户牛酒,大酺三日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大酺三日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犒赏等。

大酺三日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饶安县言白雉见。”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“赐饶安田租,勃海郡百户牛酒,大酺三日。

-----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

大酺三日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大酺三日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dà,dài), 大部,共3画
dàdàitài

1.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
2. 指大小的对比,比如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
3. 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

4. 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

5. 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

6. 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
7. 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

8. 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
9. 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

1. 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
2. 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
1. 古通“太”。

2. 古通“泰”。

读音(pú), 酉部,共14画

(动)〈文〉聚会饮酒。

读音(sān), 一部,共3画

(1)(量)数目;二加一后所得。

(2)(量)表示多数或多次:~番五次。

读音(rì), 日部,共4画

(1)(名)太阳:~出|~落。

(2)(名)指日本:~圆|~语。

(3)(名)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:~班|~~夜夜。

(4)(名)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天:今~|改~再见。

(5)(名)每天;一天一天地:~记|~新月异。

(6)(名)泛指一段时间:往~|来~。

(7)(名)特指某一天:生~|国庆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