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uò

作法自弊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生僻成语

拼音 zuò fǎ zì bì 怎么读

注音 ㄗㄨㄛˋ ㄈㄚˇ ㄗˋ ㄅ一ˋ

繁体作灋自弊

感情 贬义成语

作法自弊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。语出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

  • 出处:

    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,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,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’”

  • 语法:

    作法自弊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
  • 示例:

    章谊叟侍郎有田有明州……叹其赋重。从兄彦武在俯视曰:‘此作法自弊之过也。’宋·庄季裕《鸡肋编》卷中

  • 俄语:

    накинуть себе петлю на шею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作法自毙

作法自弊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,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“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,坐之。”商君喟然叹曰:“嗟乎!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”

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

作法自弊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战国时期,经过商鞅变法,秦国国力大幅度提升。一些贵族大臣因私利受损,对商鞅怀恨在心。后秦孝公驾崩,秦惠王登基,这些贵族大臣便乘机攻击商鞅,诬陷他阴谋造反。秦惠王本来就不赞成变法,于是下令逮捕商鞅。商鞅得知此事后,立即逃亡。在未逃出秦国边境之前,夜幕已然降临。他试图栖身客店,但所有的客店都拒绝接纳他。客店主人并未识破他的身份,只是告诉他:“这是商君的法令,留宿身份不明的旅客,将连累我们一同受罪。”商鞅听后,无奈长叹:“嗟乎,为法之弊,一至此哉!”意思是:我自己制定的法令,竟然反过来困扰我自己。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了成语“为法自弊”,用以形容自己制定的规则反过来伤害自己,也作“作法自毙”、“为法自毙”、“作法自弊”等。

作法自弊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作法自弊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fǎ), 氵部,共8画

(1)(名)由国家制定或认可;并强制遵守的法律、指令、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:宪~。

(2)(名)方法、方式:写~。

(3)(名)标准样子;可以模仿的:取~。

(4)(名)佛教的教义;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:~术。

(5)姓。

(6)(动)效法:~后王。

读音(zì), 自部,共6画

(1)(代)自己:~爱|~备|~便|~费|~供|~家|~荐|~救|~勉|~弃|~谦|~强|~杀|~述|~诉|~习|~信|~省|~许|~选|~学|~专|~足|~不量力|~掘坟墓|~鸣清高|~投罗网|~我批评|~言~语|~作聪明。

(2)(副)自然;当然:~不待言|~当努力|~有公道。

(3)(介)从;由:~古|~外|~小|~远而近。

读音(bì), 廾部,共14画

(1)(名)欺诈蒙骗、图占便宜的行为:营私舞~。

(2)(名)害处;毛病:兴利除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