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ǐ chǐ zhī shū

咫尺之书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zhǐ chǐ zhī shū 怎么读

注音 ㄓˇ ㄔˇ ㄓ ㄕㄨ

繁体咫尺之書

感情 中性成语

咫尺之书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书信。古代书写用木简,信札之简长盈尺,故称。

  • 出处:

   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,暴其所长于燕,燕必不敢不听从。”宋·苏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欲徒手奉咫尺之书,自托于执事,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,何从而信之哉?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咫尺之书作宾语;指书信。

  • 示例:

    闻得钱騕智勇足备,明公若驰咫尺之书,厚具礼币,只说越州贼寇未平,向董昌借钱騕来此征剿。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十一卷

咫尺之书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,暴其所长于燕,燕必不敢不听从。

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咫尺之书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成语接龙(顺接)

咫尺之书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zhǐ), 尸部,共9画

(量)古代长度名;指八寸:~尺|近在~尺。

读音(chǐ,chě), 尸部,共4画
chǐchě

1.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(亦称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汉时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长的白绢,借指小画幅;b.书信)。尺短寸长。尺牍。

2. 量长度的器具:竹尺。

3. 像尺的东西:铁尺。仿尺。戒尺。

4. 形容微少或短小:尺布。咫尺天涯。

1.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shū), 乛部,共4画

(1)(动)写字;记录;书写:大。振笔直

(2)(名)字体:隶~。

(3)(名)装订成册的著作:一本~。

(4)(名)书信:家~。

(5)(名)文件:说明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