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í ér ān

随寓而安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suí yù ér ān 怎么读

注音 ㄙㄨㄟˊ ㄩˋ ㄦˊ ㄢ

繁体

感情 中性成语

随寓而安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见“随遇而安”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4卷:“安,谓随所寓而安,盖深于静也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随寓而安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能顺应环境。

  • 示例:

    明·李贽《读焚书·书汇·与城老》:“惟我能随寓而安,无事固其本心,多事亦好度日。”

  • 英语:

    make the best of it

  • 近义词:

    随寓随安、随遇而安

随寓而安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安士者,随所遇而安也。

-----宋·朱熹·《朱文公文集·四◎·答何叔京(其一九)》

随寓而安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孟子曾说,一个能够在困苦环境中泰然自若,并在荣华富贵时依旧保持平常心的人,那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。他以古代贤君大舜为例,大舜的生活经历了从贫困到尊贵的巨大变化,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不追逐名利的心。贫穷时,他吃着简单的食物,却从未有过对富贵的渴望,而是满足于自己的现状;后来,他成为帝王,尽享世间繁华,也并未因此欣喜若狂或失去自我。到了宋代,朱熹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解释:“圣人之心,不会因为自身的贫穷而去羡慕外界,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富贵而动摇自己的内心。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境遇,都能随遇而安,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已经稳定,不会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。”这就是“随遇而安”这个成语的由来,它也可以叫做“随寓而安”或“随寓随安”。现在,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顺应各种不同的环境,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。同时,它有时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安于现状,不求上进,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。

随寓而安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随寓而安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suí), 阝部,共11画

(1)跟从。

(2)(介)跟(表示所依据的条件):~着形势的发展;我们更需要更新知识。

(3)(动)顺从:~顺|~风转舵。

(4)(连)任凭:~意。

(5)(动)顺便:~手。

(6)(动)像:他举止~他爸爸。

(7)(副)随时;表示前后的动作紧接着发生:~叫~到。

(8)〈连〉不管;无论:~他去吧。

(9)姓。

读音(yù), 宀部,共12画

(1)(动)居住:~居|~所。

(2)(名)住的地方:客~|公~|赵~。

(3)(动)寄托:~意。

读音(ér), 而部,共6画

1.  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
2.  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
3.  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

读音(ān), 宀部,共6画

(1)(形)安定:心神不~。

(2)(动)使安定(多指心情):~民。

(3)(形)对生活、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;心安:~之若泰。

(4)(形)平安;安全(跟‘危’相对):公~。

(5)(动)使有合适的位置:~插|~顿。

(6)(动)安装;设立:~电灯。

(7)(动)加上:~罪名。

(8)(动)存着;怀着(某种念头;多指不好的):你~的什么心?

(9)姓。

(10)〈书〉疑问代词。问处所或表示反问:而今~在|~能若无其事?

(11)(量)安培的简称。

随寓而安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