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uàng shì duàn wàn

壮士断腕

  • 结构 主谓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zhuàng shì duàn wàn 怎么读

注音 ㄓㄨㄤˋ ㄕˋ ㄉㄨㄢˋ ㄨㄢˋ

繁体壯士斷腕

感情 中性成语

壮士断腕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见“壮士解腕”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唐·窦皐《述书赋下》:“君子弃瑕以拔才,壮士断腕以全质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壮士断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做事果断。

  • 示例:

   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烟消云散》:“有句话叫做‘壮士断腕’,我只有自己斩掉一条膀子,人虽残废,性命可保。”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壮士解腕

壮士断腕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君子弃瑕以拔才,壮士断腕以全质。

-----唐·窦皐·《述书赋下》

壮士断腕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三国时期,魏国征西将军陈泰在代理此职期间,蜀国将领姜维与夏侯霸联手,对魏国边境发动了猛烈的攻击。陈泰迅速作出反应,他命令雍州刺史王经率领部队驻守狄道城。然而,战事不利,王经遭受了惨重的失败,仅有万余名士卒退守狄道城,其余士兵则四散奔逃。姜维乘胜追击,迅速将狄道城团团围住。 陈泰得知消息后,立刻亲率大军奔赴狄道。在陇西,他与邓艾的部队会师。邓艾向陈泰提出自己的战略建议,他主张暂时放弃狄道城,避免与姜维正面交锋,等待其疲惫松懈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救援。他引用古人所说的“壮士解腕”的典故,以及《孙子兵法》中“兵有所不击、地有所不守”的策略,来支持自己的观点。 然而,陈泰坚决反对邓艾的建议。他认为现在是速战速决的关键时刻,不能给姜维任何喘息的机会。经过激烈的讨论,陈泰最终成功说服了邓艾,两人决定共同出兵救援狄道城。 当姜维看到魏国的援军来得如此迅速时,他心生恐惧,意识到继续围攻狄道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。因此,他果断下令撤军,放弃了继续围困狄道城的计划。在陈泰和邓艾的联合指挥下,魏国军队成功解除了狄道城的围困,并击退了蜀军的进攻。 故事中的成语“壮士解腕”用于比喻在紧要关头能当机立断,舍弃利益,不因小失大,也作“壮士断腕”。

壮士断腕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zhuàng), 丬部,共6画

(1)(名)姓。

(2)(形)强壮

(3)(形)雄壮;大:~观|~志。

(4)(动)加强;使壮大:~胆|~声势。

读音(shì), 士部,共3画

(1)(名)古代指未婚的男子。

(2)(名)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。

(3)(名)士人:~农工商。

(4)(名)军人:~气。

(5)(名)军人的一级;在尉以下:上~|中~|下~。

(6)(名)指某些种技术人员:护~|医~。

(7)(名)对人的美称:女~|烈~。

(8)(名)姓。

读音(duàn), 斤部,共11画

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~。割~。绳子~了。

2.断绝;隔绝:~水。~电。~奶。~了关系。音讯~了。

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~过。

4.拦截:把对方的球~了下来。

5.戒除(烟酒):~烟。~酒。

6.姓。

7.判断;决定:~语。诊~。独~专行。这个案子~得公道。

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~无此理。~不能信。

读音(wàn), 月部,共12画

(名)(~子;~儿)胳膊下端跟手掌相连接的可以活动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