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质彬彬
- 结构 主谓式成语
- 感情 中性成语
- 年代 古代成语
- 热度常用成语
拼音: wén zhì bīn bīn 怎么读
注音: ㄨㄣˊ ㄓˋ ㄅ一ㄣ ㄅ一ㄣ
繁体:文質彬彬
感情 中性成语
文质彬彬的意思
折叠展开
解释:
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。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。彬彬:配合谐调。
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语法:
文质彬彬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,用于男性。
示例:
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,身穿一身学生装,显得文质彬彬。
英语:
suave
日语:
上品(じょうひん)で礼儀正(れいぎただ)しい
俄语:
деликáтый<быть мягким в обращении>
其他:
<德>gebildet und hǒflich<法>manières doucereuses
近义词:
温文尔雅、彬彬有礼、温柔敦厚
反义词:
野调无腔、出言不逊、龙骧虎步、俗不可耐、威风凛凛
文质彬彬的出处
折叠展开
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-----春秋·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·《论语·雍也》
文质彬彬的典故
折叠展开
《论语》是孔子应答弟子、时人及弟子互相问答的语录,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。在《论语·雍也》中,孔子认为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意即:一个人如果内在胜过外在,就会显得质朴;如果外在胜过内在,则会因为文辞过于繁杂而显得虚浮。只有外在的仪容礼度和内在的品德修养配合得当,才能成为表里如一的君子。成语“文质彬彬”即由此而来,原是孔子提出的做人标准,礼乐是文,仁义是质,二者兼具,可谓君子。后泛指文采和实质兼备。现多用来形容人举止文雅,态度端庄从容。也作“彬彬文质”。
文质彬彬成语接龙
折叠展开
文质彬彬字义分解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