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òng héng bǎi

纵横捭阖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贬义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zòng héng bǎi hé 怎么读

注音 ㄗㄨㄥˋ ㄏㄥˊ ㄅㄞˇ ㄏㄜˊ

繁体縱横捭闔

感情 贬义成语

纵横捭阖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。后形容在政治、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。纵横:合纵与连横;捭:开;阖:合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汉 刘向《战国策序》:“苏秦为从,张仪为横,横则秦帝,从则楚王,所在国重,所去国轻。”《鬼谷子 捭阖》:“捭之者,开也,言也,阳也;阖之者,闭也,默也,阴也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纵横捭阖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政客错实力以自雄,军人假名流以为重,纵横捭阖,各戴一尊。蔡东藩、许厪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一百三十五回

  • 英语:

    tactics of a skilled diplomat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兵不厌诈、远交近攻

纵横捭阖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捭之者,开也,言也,阳也;阖之者,闭也,默也,阴也。

-----··《鬼谷子·捭阖》

纵横捭阖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在战国的时候诸侯各自为政,苏秦怀揣着雄心壮志,希望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。这一天他来到鬼谷,向鬼谷先生行弟子之礼后,与其他门人一同聆听他的讲学。鬼谷先生独坐讲台,慢慢地阐述:“捭阖者,天地之道,捭阖者以变动阴阳,四时开闭,为化万物,纵横反出,反复反忤,必由此矣。”意思是: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,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,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。不论是纵横,还是离开、归复、反抗,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。

纵横捭阖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zòng), 纟部,共7画
[ zòng ](旧读zōng)

1. 放:纵虎归山。纵火。

2. 放任;不拘束:放纵。纵目四望。纵情。纵观全局。

3. 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:纵身。

4. 即使:纵然。纵使。纵令。

5. 竖,直,南北的方向,与“横”相对:纵横交错。纵横捭阖(指在政治、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)。纵贯。纵深。

6. 起皱纹:纵花(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)。这张纸都纵了。

7. 指连队编制上的“纵队”。

读音(héng,hèng), 木部,共15画
hénghèng

1. 跟地面平行的,与“竖”、“直”相对:横梁。横楣。横额。横幅。横批。横披(长条形横幅字画)。横匾。横标。横空。

2. 左右向的,跟目视方向垂直的,与“竖”、“直”、“纵”相对:横写。横排。横向。横斜。纵横。

3.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:与“纵”相对:横贯东西。

1. 凶暴,不讲理:蛮横。强横。横暴。横蛮。

2. 意外的,不寻常的:横财。横祸。横事。横死。

读音(bǎi), 扌部,共11画

(动)〈书〉分开:~阖。

读音(hé), 门部,共13画

(1)(副)全;总共。

(2)(动)关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