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 tuō

负图之托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生僻成语

拼音 fù tú zhī tuō 怎么读

注音 ㄈㄨˋ ㄊㄨˊ ㄓ ㄊㄨㄛ

繁体負圖之托

感情 中性成语

负图之托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托:委托。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

  • 出处:

   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章传论》:“周章身非负图之托,德乏万夫之望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负图之托作宾语;用于托付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:“吾身受顾命,辅相幼主,窃自揆度,才非博陆,而受姬公负图之托。”

负图之托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负图之托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fù), ⺈部,共6画

(1)(动)〈书〉背(bēi)

(2)(动)担负:~责任|身~重任。

(3)(动)依仗;依靠:~靠|~险固守。

(4)(动)遭受:~伤|~屈。

(5)(动)享有:久~盛名。

(6)(动)亏欠;拖欠:~债。

(7)(动)背弃;违背:~约|忘恩~义。

(8)(动)失败(跟‘胜’相对):胜~未分。

(9)(形)小于零的(跟‘正’相对):~数|~号。(形)指得到电子的(跟‘正’相对):~数|~号。(形)指得到电子的(跟‘正’相对)

读音(tú), 囗部,共8画

(1)(动)想

(2)(名)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:~画。

(3)(动)谋划;计划:~谋不轨。

(4)(名)贪图。

(5)(名)意图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tuō), 扌部,共6画

(1)(动)寄托

(2)(动)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(物体):~起|~盘。

(3)(名)(托儿)托子;类似托子的东西:花~。

(4)陪衬:烘~|衬~。

(5)(动)委托;寄托:拜~|恳~。

(6)(动)推托。

(7)(动)依赖。

(8)(名)压强单位;一托等于一毫米汞柱的压强;一大气压为760托。旧作乇(tu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