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ǐn zhāi

发隐摘伏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生僻成语

拼音 fā yǐn zhāi fú 怎么读

注音 ㄈㄚ 一ㄣˇ ㄓㄞ ㄈㄨˊ

繁体發隱摘伏

感情 中性成语

发隐摘伏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发:揭发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

  • 出处:

    宋·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发隐摘伏,敏捷如神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发隐摘伏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
  • 近义词:

    发擿奸伏、发奸摘覆、发奸露覆

发隐摘伏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发隐摘伏,敏捷如神。

-----宋·秦观·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

发隐摘伏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源见竞品网站抖音汉语,汉代,赵广汉曾担任颍川太守。颍川地区有几个权贵家族,他们互相包庇,横行霸道。赵广汉上任后,决心整治这些恶霸。他在这些豪门中买通一些人,揭露他人的罪行。一旦有了确凿的证据,他就将罪犯抓获。赵广汉又故意将告密者的姓名透露给罪犯,使他们相互猜忌。他还设立了竹筒,供百姓投递揭发信,每次收到揭发信后,他都会去掉原告密者的姓名,假托是豪门子弟所写。这样,颍川的豪门大族之间渐渐互相猜疑、仇恨起来,行为也就收敛了许多。 官民互相监督举报,使得赵广汉的消息灵通无比,办案十分迅捷。京城的百姓对赵广汉的才智和手段都深感敬佩,赞誉他“发奸擿伏如神”。意思是赵广汉办案迅速,明察秋毫,如神一般。该故事演化出成语“发奸擿伏”,意为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,使坏人无处隐藏,也作“发奸摘伏”、“发奸摘隐”、“发隐摘伏”等。

发隐摘伏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fā,fà), 又部,共5画
fāfà

1. 交付,送出:分发。发放。发行(批发)。

2. 放,射:发射。百发百中。焕发。

3. 表达,阐述:发表。发凡(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)。阐发。

4. 散开,分散:发散。

5. 开展,张大,扩大:发展。发扬。

6. 打开,揭露:发现。发掘。

7. 产生,出现:发生。发愤。奋发。

8.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:发面。

9. 显现,显出:发病。发抖。发憷。

10. 开始动作:发动。

11. 引起,开启:启发。发人深省。

12. 公布,宣布:发布。发号施令。

13. 量词,用于枪弹、炮弹。

1. 人的前额、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:头发。鬓发。怒发冲冠。

读音(yǐn), 阝部,共11画
[ yǐn ]

1. 藏匿,不显露:隐藏。隐匿。隐居。隐士。隐讳。

2. 伤痛:隐恻。

3.怜悯:恻隐之心。

读音(zhāi), 扌部,共14画

(1)(动)用手采下或取下:~梨。

(2)(动)选取:~录。

(3)(动)摘借:寻章~句。

读音(fú), 亻部,共6画

(1)(动)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~案。

(2)(动)低下去:起~|此起彼~。

(3)(动)隐藏:潜~|~击|昼~夜出。

(4)(名)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~|初~|三~天。

(5)(动)屈服;低头承认:~输|~罪。

(6)(动)使屈服;降伏:降龙~虎。

(7)(Fú)姓。

(8)伏特的简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