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éng zhī

绳之以法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常用成语

拼音 shéng zhī yǐ fǎ 怎么读

注音 ㄕㄥˊ ㄓ 一ˇ ㄈㄚˇ

繁体繩之以灋

感情 中性成语

绳之以法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绳:准绳;引申为制裁;之:代词代犯法的人;以:用;拿;法:法律;法令。用法律作准绳;给予制裁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汉 冯衍《上疏自陈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绳之以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
  • 示例:

    对于那些目无法纪的人,必须绳之以法,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。

  • 英语:

    punish sb. according to law

  • 日语:

    法律によって制裁する

  • 近义词:

    依法从事

  • 反义词:

    逍遥法外

绳之以法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其治米盐,事大小皆关其手,自部署县名曹实物,官吏令丞不得擅摇,痛以重法绳之。

-----西汉·司马迁等·《史记·减宣传》

绳之以法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shéng), 纟部,共11画

(1)(名)(~子、~儿)用两股以上的棉、麻等纤维或稻草等拧成的条状物:麻~|线~。

(2)〈书〉(动)纠正;约束;制裁:~之以纪律。

(3)〈书〉(动)继续。

(4)(名)姓。

读音(zhī), 丶部,共3画
[ zhī ]

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
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
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
读音(yǐ), 人部,共4画

(1)(介)用;拿;按:~少胜多|喻之~理。

(2)(介)依:~次就座。

(3)(介)因:何~知之?

(4)(介)表示目的:~待时机。

(5)(介)〈书〉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~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

(6)〈书〉(连)跟‘而’相同:城高~厚;地广~深。

(7)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;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;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黄河~北|九年~前。

读音(fǎ), 氵部,共8画

(1)(名)由国家制定或认可;并强制遵守的法律、指令、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:宪~。

(2)(名)方法、方式:写~。

(3)(名)标准样子;可以模仿的:取~。

(4)(名)佛教的教义;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:~术。

(5)姓。

(6)(动)效法:~后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