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ǎn huā què luàn

眼花雀乱

  • 结构 联合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一般成语

拼音 yǎn huā què luàn 怎么读

注音 一ㄢˇ ㄏㄨㄚ ㄑㄩㄝˋ ㄌㄨㄢˋ

繁体眼蘤雀亂

感情 中性成语

眼花雀乱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一回:“行者急回头,炒得眼花雀乱,忍不住泪落如雨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眼花雀乱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事物纷杂。

  • 近义词:

    眼花缭乱、眼花撩乱

眼花雀乱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行者急回头,炒得眼花雀乱,忍不住泪落如雨。

-----明·吴承恩·《西游记》

眼花雀乱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《西厢记》是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创作的杂剧,讲述唐贞元间书生张生,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,发生爱情的故事。在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中,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然邂逅了崔莺莺,被她倾国倾城的容貌所吸引,惊叹道:“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,则著人眼花撩乱口难言,魂灵儿飞在半天。”意思是:像这样美丽动人的女子实在是难得一见,让人感到迷乱,难以用言语形容,好像魂魄都飞到了半空中。后来,成语“眼花撩乱”便渐渐流传开来,也称“眼花缭乱”“眼花雀乱”等,比喻对复杂纷繁的事物或现象认识不清。

眼花雀乱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yǎn), 目部,共11画

(1)(名)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

(2)(名)(~儿)小洞;窟窿:泉~|炮~|拿针扎一个~儿。

(3)(名)(~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~儿。

(4)(名)围棋用语;成片的白子或者黑子中间的空儿;在这个空儿中对手不能下成活棋。

(5)(名)戏曲中的拍子:一板一~。

(6)(量)用于井;窑洞:一~井|一~旧窑洞。

读音(huā), 艹部,共7画

(1)(名)(~儿)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;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:鲜~|红~|玫瑰~|杜鹃~|种~。

(2)(名)(~儿)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雪~儿|浪~儿|菜~儿|火~儿。

(3)(名)供观赏的烟火:烟~|礼~。

(4)(名)(~儿)痘:天~|种~儿|出~儿。

(5)(名)作战时受的伤:挂~儿。

(6)(名)复杂;不真实的:~招|~言巧语。

(7)(名)颜色错杂:~衣服|~白头发。

(8)(名)模糊不清:眼~。

(9)(名)指棉花:轧~。

(10)用花或花纹装饰的:~车|~坛|~砖|~池|~厅。

(11)比喻女子:姊妹~。

(12)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:寻~问柳|~街柳巷|~边新闻。

(13)姓。

(14)(动)用;耗费:~费时间|~钱|~心思。

读音(què,qiāo,qiǎo), 小部,共11画
quèqiāoqiǎo

1. 鸟类的一科,吃粮食粒和昆虫。特指“麻雀”,泛指小鸟:雀跃(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)。雀盲(即“夜盲症”)。雀斑。雀噪(名声宣扬,含贬义)。

1. 〔雀子〕即“雀斑”。

1. 义同(一),用于一些口语词:雀盲眼(即“雀(què )盲”)。家雀。

读音(luàn), 舌部,共7画

1.没有秩序和条理:~七八糟。

2.武装骚扰:兵~。叛~。

3.使混乱;使紊乱:捣~。以假~真。

4.任意;随便:不许~扔纸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