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ún ér dǎng

群而不党

  • 结构 偏正式成语
  • 感情 中性成语
  • 年代 古代成语
  • 热度生僻成语

拼音 qún ér bù dǎng 怎么读

注音 ㄑㄨㄣˊ ㄦˊ ㄅㄨˋ ㄉㄤˇ

繁体羣而不黨

感情 中性成语

群而不党的意思

折叠展开
  • 解释:

    群:合群。与众合群,不结私党。

  • 出处:

   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群而不党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结私党。

  • 示例:

    唐·权德舆《唐丞相太保致仕歧国杜公墓志铭》:“公所枢极,喜士容物,群而不党。”

  • 英语:

    mix with others but do not be a partisan

  • 反义词:

    结党营私

群而不党的出处

折叠展开

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

-----春秋·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·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群而不党的典故

折叠展开

根据《论语·卫灵公》的记载,孔子曾提出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君子的处世哲学,即君子始终保持庄重自持,避免无谓的争执;他们虽然乐于与人为伍,但绝不会出于私利而结党营私。这里的“党”字,并非仅指狭隘的小团体,而是泛指因共同利益或目标而结成的各类团体或派系。 经过时间的沉淀,这句话凝练为成语“群而不党”,其中“群”象征着团结合作,形成共同体的意愿,而“不党”则强调了君子在群体中的独立性和原则性,不因私利而偏袒或依附于某个团体。

群而不党成语接龙

折叠展开

成语接龙(顺接)

群而不党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qún), 羊部,共13画

(1)(名)聚在一起的人或物:人~|鸡~|建筑~。

(2)(形)成群的:峰~|~居。

(3)(名)众多的人:~言堂|~策~力。

(4)(量)成群的人或东西:一~孩子|一~马。

读音(ér), 而部,共6画

1.  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

2.  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

3.  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

读音(bù), 一部,共4画
[ bù ]

1. 副词。
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读音(dǎng), 儿部,共10画

(1)(名)政党:中国共产~。

(2)(名)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:结~营私。

(3)(动)偏袒:~同伐异。

(4)(名)旧指亲族:父~。

(5)(名)古代乡里组织:乡~。

(6)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