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ò

拼音
gǔ huò
注音
ㄍㄨˇ ㄏㄨㄛˋ
词性
动词

蛊惑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蛊惑gǔhuò

(1) 使人心意迷惑

蛊惑人心
demagogic

引证解释

⒈ 迷乱;惑乱。

汉王符《潜夫论·潜叹》:“末世则不然,徒信贵人骄妒之议,独用苟媚蛊惑之言。”
唐白居易《古冢狐》诗:“何况褒姒之色善蛊惑,能丧人家覆人国。”
《明史·毛玉传》:“玉即抗疏歷叙武宗时事,劝帝戒嗜欲,杜请託,以破侥倖之门,塞蛊惑之隙。”
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尊称圣人,自谓教主,而犹为是妄言,在己则脂韦突梯,以佞满人已耳;而天下受其蛊惑者,乃较诸出于贱儒元恶之口为尤甚。”

⒉ 迷惑;诱惑。

南朝梁刘勰《灭惑论》:“糜费产业,蛊惑士女。运迍则蝎国,世平则蠹民。”
宋王栐《燕翼诒谋录》卷三:“上散青苗钱于设厅,而置酒肆于譙门;民持钱而出者,诱之使饮,十费其二三矣。又恐其不顾也,则命娼女坐肆作乐以蛊惑之。”
清李渔《玉搔头·情试》:“只因这两个小人在侧,终朝蛊惑宸聪,以致如此。”

网络解释

诱惑,使人心意迷乱。

国语辞典

蛊惑 (汉语词语)

  • 蛊惑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gǔ huò,可指迷惑、诱惑、使人心意迷惑、惑乱、迷乱等。出自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潜叹》。
  • 蛊惑的字义分解

  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1

      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;使互相吞食;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;旧时传说可用来毒害人。

      [更多解释]

    • 拼音 huò部首总笔画 12

      (1)(动)疑惑;迷惑:惶~|迷~|大~不解|智者不~。

      (2)(动)使迷惑:~乱|~人耳目|谣言~众。

      [更多解释]

    蛊惑的造句

    • 1、至徽宗时,蔡京当国,专以丰亨豫大之说,蛊惑上心。
    • 2、这个邪教组织又在蛊惑人心,妄图实现其阴谋。
    • 3、你不要打着为群众的招牌蛊惑人心,你这样闹是想浑水摸鱼,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    • 4、我正在这里教授进兵的方略,你竟然胆敢摇唇鼓舌,蛊惑军心!
    • 5、他自称大仙,能预来生,知后事,妖言惑众,蛊惑人心,时间不长就被人戳穿了。
    • 6、他们无中生有地散布谣言,蛊惑人心,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。
    • 7、哲学是针对借助我们的语言来蛊惑我们的智性所做的斗争。
    • 8、据说蛇能蛊惑小鸟。
    • 9、法庭以谣言惑众、蛊惑民心、扰乱社会治安等罪名,对他量刑论处。
    • 10、我
    更多

    蛊惑的相关词语

    蛊惑的相关成语

    【蛊惑】的常见问题

    1. 蛊惑的拼音是什么?蛊惑怎么读?

      蛊惑的拼音是:gǔ huò
      点击 图标播放蛊惑的发音

    2. 蛊惑是什么意思?

      蛊惑的意思是:

      蛊惑gǔhuò

      (1) 使人心意迷惑

      蛊惑人心
      demagogic